爱发言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读后感 > 导航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01-29

最新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

读后感是对我们读书经验与感悟的总结,我们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都有很多感想。读后感的内容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爱发言网的编辑现在向你推荐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篇1)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睁开眼睛看世界!

这是本很厚的书,之所以能够这么快看完,是因为作者写的太吸引人,如果不是有其他事情要做,我可能会一口气读完。

这本书讲述一个在17岁之前没有上过学,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女孩,最后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剑桥大学的哲学硕士、哈佛的历史博士。书中她详细讲述了这个转变是如何完成的,一路以来发生的故事和她的心路历程。

在读的时候我一直很不厚道的想,为什么作者有躁郁症的父亲,和经常打她的哥哥肖恩,还不死?这次会死吧?可直到书的结尾,她的父亲和哥哥也并没有死。

因为这是一本传记,不是一部小说,所以故事结尾是事实的存在,不受作者或是任何读者左右,这让我突然觉得,也许世界真的如《哈佛中国哲学课》中阐述的:

“孟子认为,我们如何生活,如何做决策,归根结底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自身生存的这个世界:我们相信它是连续稳定的,还是相信它是不可预测的,变化无常的。”

看了太多坏人终将受到惩罚,好人终将得到幸福的电影、电视剧,会让我们默认,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因果的世界,而事实也许并不是如此。?

我们相信自己的价值体系,对于一切超出体系之外的东西,都希望他们承担因果,来以此证明自己价值体系的正确性。

虽然书中作者原生家庭的错误很明显,但是他们并没有受到错误的惩罚,事实是他们反而获得了一定的成功。这一部分看着格外的矛盾,之所以觉得矛盾和不爽,就是因为这故事的发展没有应了我们固有的因果体系,超出了正常人的认知。?可能书籍的英文名Educated,更能表达书籍想要表达的内容。更好的教育,更多的知识和阅读,可以让我们明白世界有多么大,让我们了解,世界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是那样的不同。

我是一个本科生,周围很多朋友也都止步于本科教育。大学本科是很多人教育的终点,但也许那只是一个起点,甚至连“思考”都没有真正的开始。

大学本科及之前的教育,对一个人来说实在太短,仅仅是能够让人在日常中,在他生活的社会环境中生存而已。对于这个世界,其实是没有概念的。而作者,用她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教育如何让她打开了看这个世界的眼睛,一切因此而变的不同。

对于我们生存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人的存在意味着什么,最近我常常在思考这些。答案没有唯一的,都对,也都不对。可能和我最近看的《中国思想史》以及之前看的一些关于思想的书籍有关。

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他们信奉的唯一的标准,而在今天看来,那些标准并不是真理,也不是唯一的存在,只因人的生命有限,在一个世纪中,更容易被当时主流的思想所影响。

在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关于“无意沟通”的概念,指的是:

“有时,人们事实上在与别人进行着信息交流,而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沟通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沟通是无意沟通”,

文化背景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这种无意沟通实现的。儒家对中国人礼仪的影响,就是这样一个存在。当我们可以跳出这个文化背景,再来看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切又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就像这本书的作者,走出了她从小生活的那座大山,世界就向她打开了。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篇2)

三段感情:查尔斯在她正在经历痛苦时出现,了解她的经历,目睹了她的不堪,她想在对方面前很美好的希冀破灭了,这让她慌神。她把所有的怒火和怨恨都发泄到这个只是来帮助她的困惑的旁观者身上。

她还没有学会如何处理自我与感情。遇到爱,遇到看到她脆弱的爱,所有的坚强伪装都会崩掉。“最后一面,他说他爱我,但这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他不能拯救我。能拯救我的只有我自己。”他们,注定,要分开吧。

尼克在她想尝试过正常人生活时出现,她和他,和他的家人度过了很多的时间,可是,她从未提起过自己的家人,甚至因为自己不经意的提起而生气,也从未与他谈起之前的生活。而她,还是要去面对,去经历。游走于两端,是不是发现,感情里缺失了一些什么?本来只是想展现更好的自己,可是感情里需要真诚,过于的隐瞒,终究会让感情崩塌吧。

德鲁,大学同学,是交心的朋友。她依然在经历却也已经成长;而他,虽未目睹她的经历却也知道她的全部事情。她能很好地和他沟通;他能很好地理解,给予支持、包容和帮助。然后自然而然,他们走到了一起。这是幸运还是她不断努力的应得?

希望,每一个受过伤的女孩儿都能如作者这般坚强,不断成长,去遇见,属于自己的花开。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篇3)

我避免了解任何背景资料,用完整且空白的心态读完这本书。每一次不由自主地收紧内心,每一次毫无意识地攥紧十指,是在读到塔拉一次次地遭受暴力和胁迫,一次次地被重新拽回到巴克峰,一次次地形成内心极大的落差以及无数次的被否认。

塔拉在开始接受教育后的很多年里获得的那些光环和知识依然无法覆盖和治愈原生家庭的痛,所以,令我们受到震撼的不是那些熠熠生辉的光亮,也不是原生家庭的荒诞与戏剧。是一次又一次的争取、无法理解、失败,见证了她不凡的勇气,不懈的坚持。这些词,在她身上有了光环。

“过去是一个幽灵,虚无缥缈,没什么影响力。只有未来才有分量。”

荒诞不代表冷漠和无情,这也是塔拉一直相信并且坚持的—爱,“世界末日来临时我可以去接你”,这份爱在很长时间里被所谓的“信仰”打败了,最终它还是出现了,但是要在战胜自己之后。

主题是“教育”,教育给了塔拉生命无限的可能性。但这不是我们被要求去学些什么,也不是被要求去明白的理论和定义,是“一千个哈姆雷特”般的理解,是感知和思考的无限循环。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篇4)

作者描述了她的成长经历,其父亲将医院、学校视为政府的阴谋,这也是塔拉和其兄弟姐妹未在学校接受教育以及生病也从不去医院的原因,父亲的偏执,哥哥肖恩的"可怕",母亲的动摇都能深刻体会到塔拉所处的环境。其父亲所具有的“信仰”对他们子女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偏执、恐惧、驯化、教导...

这本书越往下看越有让人看下去的欲望。

凌驾于信仰之外的“控制”

“囚禁”在父亲眼中的世界

自我解脱与妥协中的挣扎

挽回与不确定当中的坚定

杨百翰、剑桥、哈佛

我感受着作者感受的一切

书中并未完全呈现出塔拉求学过程中的艰辛与挫折,但我完全能够想象她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内心的纠结。

难以想象她自我斗争的过程,况且是站在家人的"对立面",她很了不起。

它让我看到了可能性,尤其是对于现在的我而言,是反思自我的一种警醒与希望。

我一直坚信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最为重要,即使是老师,也不及父母教育的重要。很庆幸我拥有一位辛劳又疼爱我的父亲,严厉又开朗的母亲,温柔又坚定的姐姐来陪伴我成长。

在面临任何问题与困难的时候,我都深知我背后永远有他们,她们永远最爱我。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而我也应该坚定而勇敢的去寻求自己。摒弃自怨自哀。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无论是开心抑或悲伤、成功抑或失败,都应向前看。

虽然现在的自己

好像真的很差劲呢!

确实很差劲!

但是还没到深渊的地步,再往回拽一拽,还有回旋的余地。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篇5)

我该怎么形容,如此难以想象的生活摆在我面前,以至于让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本小说而不是回忆录。信仰对我而言是神秘的东西,人们愿意将时间与灵魂交给自己的信仰,收获平和与力量。而在这本书中,作者家人的信仰简直荒唐至极,然而正如没有什么是永远正确的,作者一家在爸爸的带领下经历了种种灾难,但都能被爸爸解释为是上帝的旨意。

如果灾难和福运都能解释为上帝的旨意的话,那生活中的一切就都是合理的了。那么作者一家的信仰也就没什么毛病看似正确了。但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是要改变生活还是要顺应生活?如果是顺应生活的话那多简单,不管发生什么都说这是上帝的旨意不就好了。然改变生活可就难多了,你会有怀疑,会畏惧,但也有可能在改变后经历一个全新的生活。(此处能力有限,难以解释清楚我的意思)

再一个,作者对修复家庭关系的念念不忘也是她所受的家庭教育使然的吧?或者说,作者在山外的世界是个局外人,在山内的世界又是个不虔诚者,两边都是异类,无依无靠,真的很无助吧?人都是要有一个接受自己的圈子才会更认可自己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