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发言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读后感 > 导航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04-02

[荐]此生未完成读后感1000字集锦。

多读些有益的书籍是一件百益无害的事情,读作品能使我们思考许多人生的问题。这里推荐大家将自己的感想写成读后感,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如何让自己有能力写出高水平的作品读后感呢?以下是栏目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此生未完成读后感,带给大家。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篇1)

缘来有爱读书会4月推荐书目《此生未完成》,是一部关于生命与死亡的书,是于娟在生命最后时刻写就的“死亡日记”。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她做到了无畏施:“我做不了什么了,能做的只有无畏施”。“我很愿意做无畏施,因为无畏施不会让我的现实更痛苦,反而会带来很多精神的欣慰与安悦,同为世人,若是有人从我这份罪里得到无畏,那么我这份痛也算没有白痛。”

于娟,上海复旦大学青年女教师,生于1978年,2011年4月19日得乳腺癌去世,享年33岁。本科、硕士、博士、留学挪威,于娟申请项目无论国际、国家、省市全部揽入,她拥有让人羡慕的爱情、事业、家庭,一路绽放,前程似锦,工作刚刚一年,初为人母,还没来得及体验生活的美好,生命却嘎然而止!33岁,本是生命的旺盛期,却瞬间由天堂到地狱,没有过渡断崖式的到达,让人唏嘘造化弄人!

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于娟用她生动的文笔、幽默的语言淡化了死亡,记录她生命最后段的所经所历所想,越到生命的最后,越能看清生命的真相,风轻云淡,一切都是浮云,踩在脚下的健康才是最真实!

死亡是一个避忌的话题,可死亡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每个人都会有当主角与配角的时候,而且往往是先熬过多回的配角才轮到主角出场,死亡的主角只有当一回,如果再次尝试,只能说上帝在考验你。死亡可以思考,但死亡不能掌控,面对死亡的到来,你可以选择你的态度,但无力改变结果,最好的选择是在死亡来临之前爱惜你的身体,爱惜你的家人、你的亲人,珍爱生命的可贵!

我是一个四十已过半的人,生命过半,也经历或亲或不亲的生死分离,这些都远不如于娟的文字真实地触动我的心灵,让我去思考:假若有一天面对死亡的到来,我会怎样?人生已过半,余生我该如何珍惜?在这里谈谈我的一点所悟所感:

一、对于病人的家属,我们应该多一份理解与包容。

在于娟从生病、确诊、治疗、到生命的最后,她的家人可敬可爱,她的朋友鼎力相助,同时也体味到人世百态,于娟的家人甚于与病友的家属结下战友般的情谊,于是便于有了上山求神医的故事发生,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也曾经疑惑,两个博士,怎么会如此轻易就相信,一个稍有眼力和逻辑能力都能识破的江湖骗子?甚至于在有所怀疑,有所动摇的情况还在苦苦坚持,期盼奇迹的出现?

正如于娟说的“存在就是合理,金贵银贵不如命贵,癌症病人和家属是最缺钱的,但是却最舍得花钱。”困难面前见真情,疾病面前见亲情,对于上山求医,于娟老公“光头”在后记里也曾提到“悔恨与伤心”。现在想想,对病人与病人的家属来说,无论当时他们做了什么样的选择,我相信这都是他们衡量再三,再三衡量后认为这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最优的选择,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都不应该用对与错,好与坏来评价,因为我不是当事人,我无法感同身受,更不应该妄意评论,但凡有机会,但凡有办法,但凡有更好的选择,没有人会愿意选择放弃,给病人的家属多一份理解与包容,他们真的不容易,哪怕是一个善意的问候,一句坚持的鼓励,也能给他们温暖与勇气。

“其实,家属远远比病人更痛苦,因为病人的苦是肉苦,家属的苦却是心苦。病人生病了可以床上一躺眼睛一闭,而家属却要去打山过海绞尽脑汁想办法跑路子,自己满肚子苦水还要强颜欢笑,自己已经郁闷得要撞墙还要去面对心情更加阴霾的病人,去做病人的心理辅导师。病人家属才是真的苦,才是真的伟大。”

对病人家属仁慈、对他们温柔、对他们悲悯,不要去加重他们的心理负责。也许我们不会懂得,有些简单的拥有,于我们来说不值一提,于病人或病人的家属来说是一种奢望,甚至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我们每人个都有生病与照顾病人的可能,彼此多一份理解与包容,因为,你的不容易,我看得见!

二、假如我是病人,我该如何面对疾病甚于死亡?

说实话,我很怕死,我也相信正常人都会怕死,死亡最可怕的地方在于等待死亡的过程,那是精神与肉体的双重酷刑,如果可以选择,没有征兆的生命结束是“痛快”的,通常也只有生命意外的结束才能有这种“待遇”。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每个人在生命将近结束的时候,才领悟到生命无常,人生如梦,在回顾生命的过程中或多或少能悟出一些道理与真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诚然我没有于娟对待死亡的那份无畏与勇气,但我知道对待死亡的态度我可以有很多的选择,而于娟对待生死淡定从而无所畏惧的态度是让人深受感动的,不能掌控生命的长度,至少我可以把有限的生命过得饱满、厚重。

“生与死,前者的路对我来说,犹如残风蚕丝;而死却是太过简单的事。不仅简单,而且痛快舒畅,不用承受日夜蚀骨之痛。但是死,却是让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亲人们尝受幼年丧母/中年丧妻和老年丧子之痛。虽然能不能苟活,由不得我,至少我要为自己的亲人抗争与挣扎过。自戕是万万不能的,因为我是个母亲,虽然,我这个母亲做得很无力,我现在唯一能给孩子,只有微笑,能为孩子做到的,也只有坚强。我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育子成才,但可以用今天的行动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的妈妈不是懦夫,所以你的人生里,遇到珍贵关键的人与事,要积极争取,可以有失败,但是不能有放弃。我想做个让儿子骄傲的妈妈,只此一点,无论任何地步,我都会选择自己走,哪怕,万劫不复的痛。”

害怕死亡是对生命的不舍,更是对亲人、亲情的眷念。

三、珍爱余生,活好当下

人越是长大,越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越是不知道想要什么,就越是会拼命想自己到底要什么。凡尘俗世里有太多的纷扰,俗尘的心灵需要洗涤,但谁能在时间或者经历之前早早明白?当想明白的时候,留给你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老师在分享最后总结评点的时候强调“平衡”两字:1、个人渺小与伟大的平衡;2、活着是王道与努力奋斗的平衡;3、率性而为与适可而止的平衡。凡事有度,过犹不及,把握好度,需要智慧与艺术,智慧与艺术需要学习,生命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已经过去的人生不可能重来,有所领悟,请珍爱余生,活好当下。日本作家渡边淳一说过:“人生最后十年、二十年的活法,是决定一个人这辈子是否活动得精彩的关键所在,作为一个愿意为自己人生负责的人,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就要趁着天色未晚,认认真真地考虑后五十年的活法。”

人能活到银发苍苍,回头想想点滴一生,其实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人生不易,生命不长,所有生命的起点与终点都是一样,珍惜这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生命旅程,好好感受脚下大地的的稳重,沿路风光用心观赏,细细品味,真的没必要匆匆赶路,临到终点才来懊悔错过,生命是一趟单程旅途,错过就是错过。

世间一切,隔岸观花,风淡云清,于娟的无畏施是她留给世人一份独特的财富,给人勇气、激励和爱,她的生命通过她的文字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于世间。愿死者安息,生者珍惜!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篇2)

记得第一次看到于娟这个名字,是在微博上,那时候的报道大体上是这个意思,一个复旦大学的女博上因为过度劳累离开这个世上,那时候吸引大众的嘘头就是复旦大学,女博士,过劳死这些点。

我承认我那时候也是这些大众中的一员,但是等我阅读完这本《此生未完成》后,就像书里面写得,如果大众给于娟贴的是这些标签,那于娟太可怜了!我们究竟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呢?于娟用她的余生的生命记录了这些,就是希望我们后人能够从这些记录中,能明白,能认清,活着的意义。不得不说于娟是伟大的!但是她又是可怜的。很复杂的心情,如果要用生命去交换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那真的是呜呼哀哉!

记得那时候第一次看到lovelife的视频,开头的三个小女生,家彣、Dora和奕华,说的那句话,如果生命可以交换,你愿意和我交换吗?看着这句话从10几岁的小女孩口中说着,我愣住了,好心酸,那么可爱天真的小孩子,那么美好的人生,他们都还没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可是就要离开这世上,呜呼哀哉,这是何其的悲壮啊。

此生未完成,看到这个书名,我想到方励老师说的,他很惜命,他知道很多的事情现在立刻去做都不晚,如果再不做就再也没有机会去做了,人生就是拿来折腾的!是的,想想如果现在就死去,我的此生未完成估计用几本书都写不完,挺可怜的,可是因为我活着,我正将好好的活着,所以我很庆幸,所以我不能辜负了,我一定要好好活着!

小时候总在想,我什么时候会长大呢?长大了会是什么样子呢?而今我已经20几岁了,不得不说我拿时间一点辙都没有,现在的我感觉时间过得惊人,一天一天的,如今的我竟也开始害怕死去了,因为偶尔会突然的发现原来死去也好像不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死去了还有轮回这回事吗,想到这些,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知道我在害怕什么,只是想到这些真的让我开始变得惜命起来!那天和好朋友说我有时候竟觉得睡觉是一种浪费,或许是我还有太多的事情想去做吧。

最近一直在听五月天的歌,嗯此刻也是听着阿信的歌一边打出这些字。想起桃花女王的一个人住的第三年,她的声音真的特别好听,我听了不下上百遍!嗯今年也是我的第三年了。嗯不知道为什么,丁丁张的那句话,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种体验与获得。我竟一直记着,而且记得特别的清楚。不管以后会怎样,当下最重要,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后悔。

时间会说话,勇敢的向前走吧!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篇3)

总希望自己每次看完书后都能有所感悟,并且试图写下来。可这一本读完,却让我不知如何下笔。

生命里啊,有人长大,有人变老。或许是从我感知到最亲近的人开始变老的时候,我害怕起“生病”这样的字眼。不忍心看谁受着任何折磨,哪怕只是小小的擦伤。看于娟敲的字,一幕幕她咬牙忍痛的场景,活生生就在眼前。就像之前看的纪录片《人间世》,知名的瑞金医院里每一刻都在发生大大小小的故事。我不忍心看这些字,这些字如同她描述的自己的性格与个性,活泼豪迈,却也沉淀着她三十年来的隽秀豁达的性情。前一句引得人扑哧一声笑出来,下一句便让人同坠身体和精神苦痛的崖。

住在病房里,除了自己的治疗,观察、听闻其他病友的经历也是她生命最后阶段特别的组成部分。人人都有难言的隐痛,唯有身在其中的人方能多加一些外人不曾体会的艰难。不论乐观还是消极,都面对着诸如“癌”“瘤”这样残酷的考验。有人乐观活着,有人试图离开,这就是人命,和人的选择。在这里,于娟记录当下,感恩着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也把病友们的互相理解写得精彩绝伦——即便也曾傻傻犯错。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在生命的绝望时刻也会不顾一切地想要抓住任何有可能的救命稻草。因为太想活下去,她有梦想,有牵绊…世界是现实的,倘若抛去一切职位、荣誉、头衔、人脉,常人无法承受病痛之外的经济压力。这是更平常的人的深深的隐痛。也是社会普遍的悲伤。祈求上天,唯愿所有人都平安健康。

在我的印象里,这本书可以大概划分为三部分。第一是直击自己最痛苦的生病历程,第二是回忆与反思曾经的生活,第三感念是经历一切后的彻悟。幽默,诙谐,难以相信是一个生命行至此的人写下的。我深深地敬佩着一个理工科学者有着如此才华与博爱的胸怀,既想以生命最后历程的故事作为对哪怕仅有一个世人的帮助,也曾经且一直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踏实耕耘,致力于社会环境与经济的双重发展。哪怕天地只有一隅。即使有种她也同说经历这些方才更加看透的感觉,我们宁愿具有如此才情和情商的真正的知识分子依然在这世上,向着她的梦想,像个男孩一样地跑起来。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篇4)

在零零碎碎的时间里,一点点读完。

到生命尽头,有癫狂、有乐安天命。但我在于娟身上看见的,是哪怕只能终日趴在天桥下,也想看见土豆拉着爷爷奶奶的手走在上学的路上。是热爱、是不舍、是眷顾。

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想着里面的无畏施。自己再多不顺,比起来连小波浪都算不上。回过头,才明白于娟对这个人世深深的慈悲。她没有问为什么是她。在朋友戏言也想经历着一切换一场大彻大悟的时候,她严肃而认真的说希望你永远不会经历这些;在病中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强撑到底,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没有活下来,也要告诉土豆,妈妈用尽全力去抗争了,你要骄傲;在漫长而痛苦的治疗中,她把这些感悟一点点记录下来,不也就是为后人留下点什么吗?人总想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她把肩膀放平,希望我们日后会平顺一点。

也很羡慕里面的爱情。于于娟、于光头,只字未提爱,但笔尖皆是深情。我是一个极致的悲观主义者,又活着快乐虚伪的命题中。所有的必定是会失去的,那就什么都不要有好了。但看他们在大学校园里面相遇、相恋,又在日后的时光里,尊重彼此、相依相伴,情深至此,我竟觉得爱这个字变得温情起来。于娟和光头讨论于娟走后,光头日后的归属。我是一个多傻的人,在这里瞥见了一种成熟的恋爱观。

我想,若学会了什么,就是含着笑,既是面对苦难,也是为幸福。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篇5)

活着,真好! ——读于娟《此生未完成》

于娟去世快两年了,一直很抵触阅读《此生未完成》这本书,害怕书中会出现大段煽情语句。没想到,还是无法控制。那就读吧,用了三个晚上的读书时间。

阅读中,被于娟的聪慧、坚强打动,被文字中的率真、质朴打动。我把它定义为一本在生死临界点完成的书。或者说,这是一本用生命写成的日记。更准确地说,这是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

于娟在弥留之际,用这样发自肺腑的文字传递她的人生感悟。

她在文中写道:

“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到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的想发表文章搞课题。虽然对实现副教授的目标后该干什么,我非常茫然。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事情。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走。”

“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身轻松。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云淡风轻。”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见她,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

另外,“为什么会得癌症之非学术报告”中的分析值得关注:

1. 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如暴饮暴食,无论荤素;

2. 熬夜晚睡的不在乎,如通宵达旦,无论学习或游乐;

3. 应急备考的不规律,如攀比贪念,无论有没有用的证书;

4. 居住环境的不戒备,如装修甲醛,无论超标与否。

“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这句话,发人深省。

“活着”,简简单单两个字,我们都知道,却未必真正懂得。

想起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也叫《活着》。这是我最欣赏的一部国产电影。余华的原着让人无比沉痛,而张艺谋却赋予它更深层次的意义。没有大道理,故事中的人在无奈中活着,在痛苦中活着,在绝望中活着。然而,在煎熬的夹缝中我们感受到些许喜悦,充满希望,又举步维艰。

可以说,“活着”,需要承受;“活着”,需要坚忍;“活着”,需要勇气;“活着”,充满力量;“活着”,充满意义。

这几天,开学工作检查,看到学校秩序井然,工作有条不紊,不由心声感慨,书声琅琅的校园真美!

昨天下午,离开祥和小学之际,无意中发现一男孩儿站回廊下,手执毛笔,在沙盘上习字。只见他拿随手书写,轻轻一抹,字全没了,又是一片平沙。不由驻足欣赏,这幅幼儿习字图,好美!

上午听课,学生在课堂上即兴创作,精彩的语句层出不穷:“下雨了,小雨滴在雨伞上跳起舞来。”“今天,太阳害羞地躲在云层的后面,不愿露出脸庞。”“胶带在小主人的手中不停地弹跳着,不一会儿就将错字消除掉了。”……语句富有情趣,课堂充满智慧。不由感叹:立足语用的课堂,真好!

此时,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透明玻璃窗上,并不热烈的光温暖而明媚,桌上的水仙静静地绽放,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芬芳和似有似无的香醇,一切是那么安静、美好,心境也随之变得宁静、安详。

不由轻轻感叹:活着,真好!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篇6)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李国平校长的日志里读到有关《此生未完成》的简介,不禁被书的作者于娟所感动,于是当从校长手中接过为同事们推荐的《此生未完成》这本书时,我便捧书夜读,在于娟那灵动的文字里感动她的无畏施精神。

因为知道作者已经不在人世,所以翻开书时的心情是沉重的,甚至有些害怕。可是看到于娟平实的叙述,文字中丝毫没有悲伤和绝望的感觉,有时你甚至会被其中的事例逗得笑出声来,居然忘记了斯人已去。

于娟是坚强乐观的女人,在生死关口,她用笔留下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生活中,人们在年轻的时候,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个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也希望能混出别人眼里成功的模样,于是没日没夜的加班,忘记了休息,玩命地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奋斗。于娟告诉我们:“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再大的苦痛,都会过去。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读到这句话时,我不禁为于娟遭受绝症的苦难而伤感落泪,同时自己的心也顿时变得坚强了。人生的路上,总会遇到磨难和挫折,只要你积极乐观地面对,就会跨过人生的每一个坎,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于娟有“乳房诚可贵,卵巢价更高,若为生命故,两者皆可抛。”的豪情,为了活下去,还有什么是不能放弃的呢?

“虽然生病让生命变得很痛苦,但是有更多的真情让我们不能放弃,虽然生病让生命很惨淡,但是有更多的美好让我们不忍放手。”于娟在这书上告诉了我们亲情是最为可贵的。也许在面对生死临界点的时候,这种体会更深刻些。这个世界,真正无私疼爱自己的有几个呢?当我们明白了,可是却常常有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感叹了,只愿我们都可以给自己的亲人尽可能多的带去快乐吧。

最让人痛心和遗憾的是作为一个母亲不能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或许于娟的书名《此生未完成》不仅有作为一个妻子、女儿的遗憾,我想更多的是包含了做一位母亲的遗憾了。于娟说过即使为了儿子终年无休也心甘情愿,她是多么爱她的儿子,可是她还是走了……

合上书,心里依然久久不能平静。愿于娟安息。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篇7)

这是一个在生命即将结束之前的人写的一本书。这本书曾感动了无数人,也通过这本书,让许多人明白了生命的伟大。这本书就是生命日记《此生未完成》。

于娟这本书的作者,一个被查出患有晚期乳腺癌,并造成了骨转移的患者,在看到家人为了帮自己争取几个月的生命,而四处奔波,到处求医时,她被家人对她不离不弃的精神感动了,便决定将自己患癌症时所经历的一切,写进这本书里,以表达对家人的感激。

《此生未完成》这本书讲到了她住院期间的点点滴滴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这里面的故事有的令人开怀大笑,也有的令人悲伤掉泪,让我们为一个个逝去的生命而扼腕叹息。

我看到里面说:她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需要将一种管子从腋下插到离她心脏最近的地方来维持生命。也许一般人到这个地步,就已经坚持不住了,但是于娟却在书里写了这样一句话:为了插这个管子,我的胳肢窝都被捅成蜂窝煤了。看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但也因为于娟乐观的心态而对她产生由衷的敬意。

在这本书中,有几句话值得我们深思,重新体会对生命的认识。比如:活着才是王道,无所谓病痛,人没有不能承受的痛苦,还活着,我就已经很知足了。从这些话中,我能感受到于娟对生命的不舍,也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珍惜生命,毕竟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容易,不要做出一些无知的举动,给关心你的人带来痛苦和无尽的悲伤。记得我常在报纸上看到,许多孩子因为和父母的意见达不成一致而选择轻生,这样实在是在浪费生命。 想想看,连经受了无数化疗、放疗折磨的于娟都能用坚强乐观的态度活下去,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活在这世上呢?

在于娟写完这些感悟后没多久,她就因为癌扩散,抢救无效而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在这本书的最后,我们看到于娟是眼角带着泪水离开的。是啊,于娟还是留着许多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的,不过我也希望她能在天堂过好。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篇8)

本来以为这是一本挺沉重的书,毕竟是一位面对死亡威胁的作者在生命为数不多时候的作品。读了开篇就发现着实不然,轻快的笔风和时不时对自己病情,身边的人的调侃让人很难想象这是癌症晚期患者的文章。光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敬佩。不是所有人,在面对死亡时都能如此坦然。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子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使劲,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作者用生命告诉我们,平常我们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去争取的,竟是如此不值一提。活着,已经是最大的幸福。很多简单的道理我们都听过,都觉得自己懂了,但却做不到。买房子买车,会不买吗?不会去追求升职加薪吗?亲人家人,当然也想关心,但潜移默化的已经把这些事放在了末位。很多人,只有到最后的时候才幡然醒悟,懊悔多么的不值得。

于娟在随后的几章着重分析了自己得癌症的几方面原因,给我们这些还没有收到病痛折磨的人提了醒。饮食习惯,暴饮暴食,什么都吃;经常熬夜;还有丈夫的实验。读的时候不紧一惊,这些事情,自己注意到了没有?或者说,知道其中的危害,自己是不是还是置若罔闻?在新闻上读到XX食物致癌,晚睡影响健康的信息远远没有这位濒死的患者的真情抒发来的震撼。我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每天无肉不欢,虽然也吃蔬菜但是一顿只要没肉那肯定是没胃口。熬夜虽然不经常也没那么夸张,但是一到假期总会各种理由晚睡,十一二点也是家常便饭。如此以往,现在看似健康的身体何时会忍耐到极限,给自己致命的一击?阵阵冷汗之后我觉得是时候改变自己的一些饮食习惯了,不一定要求每天都有肉排之类的不健康肉类,新鲜果蔬要像以前一样多吃。

再大的痛苦,都会过去。凡事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我的信条也在书中出现,只要自己没有离开这个世间,在今生所遇到的挫折苦难都不过是磨炼,都还有机会将一切重新书写。再看看于娟发自内心的感叹,为了活下去,为了能看到儿子上幼儿园可以让自己整天被人踩踏,这样的呐喊让我有些说不出话来。很多人可以为了多几年生命放弃如此之多而我们这些拥有者却视若无物。今天早上的太阳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求的明日之光,痛心和遗憾无法言表。珍惜生命,这个主题不但不沉重,更应该渗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因为你不知道,你还能不能看到第二天的光亮。

亲情更是支撑于娟走在生命最后旅程的力量。她告诉了我们亲情是最为可贵的。也许只有在生命终结的时刻我们才 能体会更深。人一生之中,无怨无悔为自己付出的有几个呢?树欲静而风不止。

合上书,我懂了题目的含义,此书未完成,此生未完成,不管是对于娟,还是对我们!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篇9)

今天在报纸上看到周国平写的一篇文章《生命的文字》,不禁被文中人物于娟感动。于是从网上下载了于娟在生命最后时光写成的文字《此生未完成》。我捧书夜读,在于娟那灵动的文字里感动她的无畏精神。

区区三十二的年华里,她用一切努力演绎着自己的精彩,在身患绝症的日子里,她用生命为我们留下她的故事,她的坚强,她的爱心,她的良知,她的情义,让我们感动、震惊。

她是北方小城里父母的独生女儿,她是咿呀学语中那个两岁孩子母亲,她是一个被称为光头的青年教授的妻子,她是于娟,复旦大学的青年教师,32岁。

如果没有一场癌症,她就是上帝的宠儿,年轻博学的都市女子,然而,20xx年底,这一切都被打乱,于娟被诊断为乳腺癌症晚期……从天堂一下子掉入十八层地狱。她成了病房最令人同情的病人。一年半的生死博斗,三次的从死亡线上拉回,然而,她还是走了。很佩服于娟的坚强,蚀骨的疼痛中她坚持着,她说为了家人,即使疼的万劫不复。很佩服她的正义心,在癌症需要修养的日子里,她主动做了第二原告,将那位置病人生命为儿戏的江湖骗子告上法庭。正如她一再重申的“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脊梁”那句导师教诲,她做到坚守良知。试问,如果当下中国知识分子都有这份良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不就是大有希望么?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屡次掉下眼泪,为她的那份情;也屡次开怀大笑,为她的开朗与乐观;如果没有那场病,我们很多人会愿意成为她的朋友,很可惜,这样一个好人,就这样走了,我们不能不埋怨老天不公。幸运的是于娟走了,她把这份财富留给了我们,对于她三十二的青春,我不也评判,只有敬佩以及惋惜。想起张抗抗在《牡丹的拒绝中》对于牡丹的描写,她说:“牡丹没有花谢并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纵观于娟的短暂的一生,多么像这样绚烂的牡丹,那是刹那芳华的演绎。

下面这些是摘抄的《此生未完成》书中的句子,作为时时提醒自己的警句格言,抄在这里。

1.生死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幸福。

2.有段时间我甚至自嘲是黑暗里五百米高空走钢丝的孩子,更可怕的是,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方向,然而错一步就是万丈深渊。粉身碎骨,没有人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3.人世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非常幸运的,而能真正在所不惜即使拼命也要尽其所能达到目标,我觉得是幸福的。

4.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5.曾经以为幸福一定要飞到云端才能看到,一剑在手快意恩仇,殊不知泥土里才是真正踏实、坦然、温暖的幸福。

6.透过生死,你会觉得名利权情都很虚无,尤其是首当其冲的名,说穿了,无非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作文即使你名声四海皆知响彻云天,也无非是一时猎奇,各种各样的人揣着各种各样的心态唾沫四溅过后,你仍然是你,其实,你一直是你,只是别人在谈论你的时候,你忘记了你自己是谁而已。

炫彩人生:

1.异国的微风吹过窗台,扬起桌子散落的郁金香在阳光里似烟尘般飞舞明灭。

2.与其说对故乡有感情,不如说是对自己逝去时光的缅怀。

3.国外的闲适犹如一碗清水,腹肌的行人吃下,会更怀想故里短短长长千丝万缕的阳春面,那廉价而悠长的过往。

4.每天自己都不知道做了些什么,时间哗啦哗啦地过去,不留痕迹

5.小时候看杂书,喜欢华丽词句,后喜人行文巧思,再后来欣赏文人文风品行,到后来,却发现,读书,要读的是别人的思想,花鸟鱼虫固然是天然趣,仁孝廉礼立是忠义魂,此间要渗透的,是高尚,悲悯的人性,矜贵持重的品性,洞明豁达的修养,锲而不舍的理想和追求。

6.女人再好,当敌不过一个老,平平实实地放下了自己,也许才是真正宁和温暖的幸福。

7.我绝对可以像一个乞丐一样生活,为了我心里的自由平和,可是我要为父母的后半生幸福负责。

8.人生浩渺,我等待我的那份精彩。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篇10)

读完了于娟的《Being alive is a gift...此生未完成 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没有在读完了三个字前添加带着沉重的心情,是因为读的不是书,不是情节,不是故事,而是于娟的心境。结局,固然凄美,但是于娟想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洒脱,一份乐观,一丝对生命意义的思索。

书中讲述了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女子,一个拥有留洋经历和博士学位的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一个拥有幸福家庭,一个拥有爱她、疼她的父母、丈夫及她爱的儿子的女人,在癌症晚期对往事的追忆、对生命的向往,要知道,她是在极其痛苦的治疗过程完成这本遗作。

谨将书中一些自认为动情的描述,跃然于此文中,共赏共鸣。

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想发文章搞课题,虽然对实现副教授的目标后该干什么,我非常茫然。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备注,土豆是她儿子的小名。

小时看杂书,喜欢华词丽句,后喜人行文巧思,再后来欣赏文人文风品行,到后来,却发现,读书,要读的是别人的思想,花鸟鱼虫固然是天然趣,仁孝廉礼立的是忠义魂,此间要参透的,是高尚悲悯的人性,矜贵持重的品行,洞明豁达的修养,锲而不舍的理想与追求。

不知道在忙什么,反正总是在忙就是了。有人会和你谈股票,有人会和你谈利率、谈房市、车市、外汇市场,也有人和你谈化妆品、谈美食,甚至,有人和你谈情说爱,有人告诉你他的专业就是陪你谈心,他们叫心理医生。没有人陪你谈哲学。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距离哲学太远,还是,我们距离哲学的人太远。

娟姐,希望你在天堂里,完成未了的梦想。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篇11)

《此生未完成》这本书从xx年9月就从图书馆带了出来,一直冷落在我的床头,浮躁的心,没有心思去触碰它。续借了一次,这次马上就要过期了,拿着它看完了后面的一部分。

对于于娟这样既聪明又有文采的人,我肯定是望其项背。对于她的离去,我心中甚是惋惜。也许,人就是这样,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才回头瞅瞅自己走过的路。以前的开心与痛苦,都历历在目,对于人生的思考比任何时候都深刻。

此刻,我失败的在这一个一般本科还默默无闻,每天过得不快乐,孤单伴我左右,越来越多的自信心被我丢在了行走中。忘却了自己想要的,浑浑噩噩地过了两年半了,内心渐渐没了自己,只有一个自私自利处处留小心眼的我,也许此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才会慢慢的走出这个枷锁。我不懂的自己怎么去做,怎么去善待我的朋友,忘却了自己的圈子曾经是那么大。孤独的世界,大同小异,不少人在讨论着孤独,但我也许此刻是迷茫。对于未来的胆怯,对于感情的畸形对待。

为了小武筒子,我曾说过要离得他近一些,选择考研方向时,我甚是怯懦,我已经没有了以前的野性与自信,对于自己的实力,现在存在的是质疑。作文考海洋,难且危险,考海洋所,现在还不了解难易程度,只是知道难考;考石油,真心不想只是考一个211,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从《此生未完成》中,我得到了一丝解脱,我可能是看到了自己的路,两个人,如果能够抵挡住两三年不算做距离的距离,那熬过去,便是柳暗花明了吧。

感谢于娟,让我对于生命更加珍惜,让我对于爱情的理解更加透彻,更加理智。

希望身边的人,能够平静快乐的生活,希望他们能够健健康康,家庭的重担慢慢的移向我的背,我会井井有条的去接受。在路上……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篇12)

扉页上写着这样一个疑问句: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是的,这本书记录了于娟在身体被病魔折磨的不成样子后,仍然思考着、探寻着活着的意义。于娟及她的家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表现出的坚强让人敬佩,他们对于彼此的信任更让人敬佩。正是这样的信任,成全了于娟,让她对于活着的认识有了新的高度;也成全了读者,有机会了解到这些认识,反思自己,反思人生。

感谢于娟,更感谢她的家人。

“每个人出生,都有一个只有妈妈才知道的出生故事。世上人人不一样,但是所有的妈妈都是拼着自己的性命,有着一命换一命的勇气生下你的。”看到这段文字是在从家到学校的公交车上,眼泪就在别人奇怪的目光下不管不顾地流下来。妈妈生我的时候阵痛持续了三天多,因为医生说顺产的孩子健康,她就一直坚持到顺产。她真的是拼着自己的性命,有着一命换一命的勇气才把健康的我带到这个世界面前。

面对死需要勇气,面对生同样需要勇气,感谢温暖柔弱的妈妈如此勇敢地给了我生命。

“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病痛和治疗的摧残没有让于娟掉眼泪,而听到儿子土豆奶声奶气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却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在于娟最后的生命里,有人慷慨的要为她捐骨髓、捐器官;有人说可以第二天飞回来娶她;有人带着活鸡和“巨款”大老远来看她;也有人要谋财害命、趁火打劫……

死亡像一个放大镜,让于娟看清了人性的善恶美丑。死亡也像一个试金石,让于娟试出了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死亡,告诉于娟什么是活着的意义。

感谢于娟的无畏施,让我们更近距离地探寻活着的意义。

周国平说,“如果于娟能活下来,她的人生一定会和以前不用,更加超脱也更加本真。”

是的,如果每个人可以先经历一场死亡,再开始生活,那么生活一定会更有意义。

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